返回列表 發帖
限售两罐俾游客.应该系做错左.---有数据指进口为4百万罐.香港本地只可消费60-70万罐.即系有近3/4的数量外销.---正确做法应该系留70万罐保障本地需求.其它可以外销赚钱.---香港人手法差了

TOP

香港开埠至今.都系以贸易为主要命脉,过去水客都是港人做,现多了内地人,按海关抽查数据,港人数为6.内地人为4.所谓水客,指不过系下层民众利用法律隙营生而已,为人为己,在保障正常秩序下,何不放人一条生路呢?

TOP

奶粉禁令伤害香港精神
刘远举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 研究员/凤凰评论特约评论员
三聚氰胺丑闻发生时,也许没人想到,这终将演变为一场波及全球的奶粉事件。出于对国内配方奶粉品质的担忧,父母们转向海外,寻觅更高品质的奶粉。香港首当其冲,巨大的需求,造成了香港市面上奶粉的短缺。香港家长愤怒难抑,喊出了“水货蝗虫”的口号,敦促香港政府打击“背奶族”。面对市民的抗议,3月1日,香港立法院修改法规,规定离港人士携带奶粉不得超过1.8公斤,否则将罚款50万港元及监禁两年。法规生效32小时后,已有25人在香港被捕。一桶奶,一年刑,这似乎不是曾经的香港,在尘封的历史中,对很多大陆人而言,香港是一个温情脉脉的存在。

改革开放之前,深圳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:“宝安只有三件宝,苍蝇、蚊子、沙井蚝。十屋九空逃香港,家里只剩老和小”。在民谣背后,则是一场跨越30年,饱含血泪的“大逃港”。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,有近100万名内地居民,由深圳越境逃往香港。他们用兵乓球、轮胎、泡沫、甚至吹胀的避孕套偷渡,用老虎粪便躲避警犬,冒着飞舞的子弹、梦断香港的风险翻越铁网。实际上,今日的水客和昔日的偷渡者,所追求的其实并没太大差异--食物。当然,从温饱到品质,历史的酸涩之中也仍能嚼出甘甜。
也许是由于当时香港经济急需劳动力,也许是处于恻隐之心,港英政府并未严捕逃港者,他们可在自己眼中的自由之地,觅得一个角落,寻得一份工作、得到一份温饱。但到上世纪60年代,由于逃港者的增多,港英政府开始遣返。1962年5月,3万多名逃港者聚集在香港一座小山上,港府则调集数千军警进行抓捕。与此同时,香港人也行动起来,十余万香港市民,带着食品和饮水赶到,帮助、掩护了大约一半逃港者逃入市区。剩下的逃港者则被军警装入数百辆汽车,准备遣返。当晚,香港几乎所有娱乐场所停业,媒体也停止娱乐节目,开始直播遣返实况。第二天,当汽车缓缓驶向内地,惊人而又温暖的一幕发生了。数百名香港市民冲出来,躺在车前,人群里爆发出吼声:“快跳车啊!”。近千逃港者再次逃脱,获得自由的机会--所谓同胞血脉,大概莫过于此。

奶粉禁令是对香港自由精神的极大损害

逃港者热爱香港,用辛勤的血汗融入主流社会。有人做过统计,2000年香港前100位富豪中,有40多位是逃港者。金利来主席曾宪梓、壹传媒主席黎智英、“期货教父”刘梦熊,著名作家倪匡、“乐坛教父”罗文、“金牌编剧”梁立人等均是逃港者中的一员。

除了香港人对逃港者伸出的温暖之手,大陆也不会忘记汶川地震时的无私援助,也不会忘记香港传递的自由理念。也正是这些价值观支持着香港人,历经重压,最终争取到今日之自由。时光荏苒,时过境迁,当历史再次以不同面目重演,而同胞温情不复存在时,期望越大,失望越大,大陆人的失落、愤懑也就可想而知。

但情感终究不能代表利益,价值观亦不应绑架、伤害香港人的利益。不过,真正值得深思的是,恰好相反,价值观并未绑架奶粉,而奶粉却绑架、侵蚀了香港的价值观。香港是中国自由经济的橱窗、法治、有限政府的范例,而奶粉禁令,扩大了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,侵犯了公民权利,在迎合民粹的过程中消融了法治,是对香港自由之精神的极大损害。

香港奶粉短缺只是操弄下的虚假恐慌

遗憾的是,这种兵不血刃的悄然侵蚀,实在来得太过容易!实际上,香港奶粉短缺,只是操弄下的虚假恐慌!根据香港媒体报道,除少数品牌,香港奶粉并无短缺问题。港九药房商会也表示,除惠氏保证供货外,雅培、牛栏及美赞臣也初步表示愿意与药房合作,香港家长可出示婴儿出生证,由药房代为向奶粉厂商订购,即可保障供应。香港立法院所接受到的意见书,绝大部分都用强烈措词表示,香港奶粉并无短缺。如果口说无凭,但数据却不会撒谎。根据去年11月数字推算,香港每月进口约400万罐奶粉,本地婴儿每月消耗约60至70万罐,约300万罐奶粉经香港转口。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这些数字,这就表明,香港婴儿奶粉供应充足。那么,到底是谁,基于什么目的,要制造短缺,操弄恐慌民意,进而侵蚀香港人珍视、安身立身的自由与权利?为什么用凭证供应就能保障的问题,偏偏要兴师动众,用侵害自由与权利的方式来进行?

如果不捍卫香港的自由与权利,由政客操弄民意,侵蚀香港的自由之魂,那么,在将来的某一天,香港市民猛然发现自己已经远离香港,也许就不是黑色幽默,而是遗憾事实了。由此得到的另一个提示则是,从长远来看,唯有价值观的一以贯之,才能维护香港的根本利益。对于这一点,那些当年的逃港者及其后代,也许会有更深的体会。

如今的奶粉是另一种用脚投票

奶粉问题,终究还得回看大陆,而历史依然是最好的老师。据说邓小平在听了“大逃港”的汇报后说:“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。逃港,主要是生活不好,差距太大,生产生活搞好了,才可以解决逃港问题。”把“生活”换做“奶粉”,伟人之话仍可穿透历史。更何况,高品质奶粉本是好生活的题中应有之意。

1978年,深圳成为经济特区,一夜之间,逃港人群消失了。那些用兵乓球、轮胎偷渡,用老虎粪便躲避警犬,冒着子弹翻越铁网的人群消失了。十年之后,在深圳特区成立十周年时,谈及大逃港时,习仲勋意味深长地说:“千言万语说得再多,都是没用的,把人民生活水平搞上去,才是唯一的办法。不然,人民只会用脚投票”--如今的奶粉,不就是另一种用脚投票么?

那么,既然奶粉问题,源于公众普遍性的担忧,那么大陆是否应顺民情而动,适时降低、乃至免除奶粉关税。更何况,奶粉安全问题,本是政府之失。但是,令人悲愤的是,可谓南北呼应,北京市适时出台了不准网店出售奶粉的规定,这无疑和当年射向逃港者的子弹一样,都是阻止大众用脚投票。即使网店出售奶粉有潜在的不安全问题,但社会管理者必须意识到的一点就是:社会大众的观念即使存在误区,但在短期内是客观的、不能改变的、必须尊重的。只有反求诸己,寻求自己社会治理上的弊端,才能真正解决问题。如果仅仅是粗暴的禁止,孩子清澈的眼睛映出的只会是家长愧疚,而愧疚背后,则是怒火。那么,我们这个不想折腾的国家,又能经得起几波这样的怒火的折腾呢?

TOP

中国人需要管
21世纪网 木子美 2013-03-07 09:09:22  评论(0)条 随时随地看新闻
4年前,成龙心直口快,说了句中国人是需要管的,两岸三地都“讨伐”他。曾志伟为他打圆场,说成龙表达能力有问题,讲多错多。但看香港这两年的新政,从管内地“蝗虫”,到管“拖粉”水客,无不发挥成龙精神。全球最大的几个奶粉供应国都有出台限购令,却狠不过“自由港”,每人离境带超过2罐奶粉,可罚款50万,监禁2年。

若干次涉及“抢占”香港资源的事件,都会听到充满歧视的谴责声音,仿佛香港这么乱,都是内地人造成的。香港奶粉限购一出台,也有港媒冷嘲热讽,说香港监狱条件好,欢迎内地人士入住,免费吃喝。可限购令生效当天,抓捕10人,其中8名是香港人。这说明,更大的压力来自本土水客。而水客在香港这片土地上历史悠久,只要你去香港转转,都会听到“水哥”的故事。

早在自由行之前,买“水货”就是一种时髦。尤其在紧邻香港的广东,新潮的年轻人几乎都买过水货。经常是看见欧美杂志登出某个牌子的数码电子新品,就会打听香港上货了没有,然后托水客带。或者在那些街角小店,老板看起来很精明,很有门路的,一问都是能搞到水货的,因为他们有交情不浅的水客供货。

这种购物习惯和供需默契存在了很久,逃避了关税的走私品,价格便宜,质量可靠,潮流兴。用惯水货的人,很少会等国内柜台出“行货”,在自由行后,能去香港买就去,苹果几代一到香港,也排长龙买,除了自己买,还给亲友捎带。而水客也继续着他们的生意,代购、扫货、带货,走私,交货,这门传统生意积累的生存智慧,让他们有各种办法逃过检查。

在三鹿奶粉出事前,奶粉在香港不算是扫货的重点目标,水客也只“追新”。可随着内地连续爆出毒奶粉和不合格牛奶等问题,不但国产奶粉不被信任,连超市里的进口奶粉也被怀疑免疫检测是否合格。同样的牌子,港版给父母们的安全感,要大于内地版。于是香港进口奶粉供不应求,浩浩荡荡的拖粉族和不定时扫货的水客,给香港妈妈带来恐慌。

为什么10个把香港奶粉“抢”到内地的人里,有8个是香港人,为什么这8名香港人不保护本土妈妈的利益,而为内地妈妈服务。对不起,其实水客既不是雷锋也不是吃里扒外,他们就是习惯了“走私”生意,觉得自己能赚钱,又能给人方便,何乐不为。当然,香港奶粉限购令生效后,水客估计要撤出走私罪的最危险领域,转战相对安全,内地又“短缺”的货品了。拖粉不成的内地妈妈,也会寻找其他渠道继续她们的娃娃保卫战。“中国人需要管”又走完了一次流程。

作为一个从小见过粮票,经历过计划经济时代的人,香港此次的“粗暴管制”,确实让我惊讶它的自由港精神。在1955-1993年,中国长达30多年的“票证时代”,由于商品短缺,买米买油买豆腐都要凭票,能吃上饭就不容易了,没人讨论过“食品安全”问题。国家统一管制,指定站点供应,物品又非常单一,或许都不需要什么检疫。市场开放后,商品极大丰富,供应商也不计其数,却生出“全民食恐症”,变成全球头号食品不安全国。还搞到海外人心惶惶,担心中国人抢他们的放心奶,出台有违自由贸易精神的限购令,哪天会不会学习过去的中国,搞起凭票购奶呢?

然后经验丰富的中国又可以告诉他们,欢迎来中国考察打击黄牛党的成果,介绍我们的实名制订购火车票,和网上预约挂号平台。如果香港要进一步打击水客,可以借鉴内地的挂号系统:“用户一次最多可以预约几个号?同一患者实名(有效证件号)在同一就诊日、同一医院、同一科室只能预约1次;在同一就诊日的预约总量不可超过2次;在7日内的预约总量不可超过3次;在3个月内预约总量不可超过5次。”

根据一罐奶粉可满足一个婴幼儿一周所需,规定:同一购物者(持有未满3岁婴幼儿出生证明及直系亲属关系证明)在政府部门登记实名后,在联网超市和药店,每月首次购买进口奶粉不可超过2罐,7天内不可超过4罐,3个月内购买总量不可超过13罐。网上预约且有合格认证者凭购买卡在预约日优先购买。

最后我讲个真人真事,我一朋友的儿子好不容易去美国玩一趟,买了袋零食,却发现过期20天。你说,该投诉奥巴马,让他管管美国人,还是阴暗地想想:说不定人家看你是中国人,知道你来自百毒不侵的大国,所以过期食品卖给你呢?

TOP

从本人情况来说,最亲的家人就是港人,亦无需购婴儿奶粉(港方的亲人倒要用).反对此事,是不想香港变质,

TOP

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