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後由 gfx86674 於 2019-3-4 16:51 編輯
回復 7# vpn-learner
來源(src) -> 目的(dst)
假設Router有安裝vpn server,
手機想對Router進行vpn連線,路徑即:手機(src) -> Router(dst)
因Router是負責接收,所以鏈的選擇一定是input,選output邏輯很怪對吧
因Router是放在接收的位置,所以設定Router ip時一定是在目的地方。
所以鏈選擇input,Router ip卻定義在來源(src ,原本應該是手機的位置)一樣是邏輯不通。
反向思考:Router收到連線要求,要回應手機。這時路徑會變成Router(src) -> 手機(dst)
這時Router是負責發送,所以鏈的選擇一定是output,您不會去選擇input的。
因Router是放在發送的位置,所以設定Router ip時一定是在來源方。
因鏈選擇output,所以Router ip您也不會定義在目的,否則邏輯也是不會通的。
以上都由Router負責主接收和傳送,所以有input與output區別。
如果手機vpn連線對象變成後端的Nas,Router只是個過程...這時候的路徑
就變為:手機(src) -> Router -> Nas(dst)
反之:Nas(src) -> Router -> 手機(dst)
不管方向怎換Router都既不是來源,也不是目的...
這時候我們用鏈forward代表Router目前的工作,中繼的意思。
綜合上述鏈(chain)的目的,即在告知Router開放或攔截封包時,
是應在輸入端(input),輸出端(output),中繼端(forward)進行工作。就這樣 |